朝鲜百姓的真实生活:衣食住行,与想象中有点不一样!
2025-07-02 20:51:38
村民母亲下葬遗体被"抢":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道
据媒体报道,10月3日,贵州黔南平塘县一村民母亲已下葬遗体被“抢走”,当地政府以违规土葬为由,强行送往殡仪馆火化。该村民认为这是对去世老人的侮辱,拒绝到殡仪馆领取骨灰,要求经济赔偿。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薄养厚葬”,就是老人在世时不好好地奉养,当老人去世后,又为其举办铺张甚至侈华的葬礼。
南平县的这位村民是否属薄养厚葬,新闻中未提及。但是,明知殡葬管理条例要求火葬,且对职能部门的三次告知书置若罔闻,导致母亲遗体被“抢走”,事后又拒领骨灰、并要求赔偿的行为,还真有点“死了乱叫”之嫌。
老人去世后,依俗依规,适当地置办一场体面的葬礼,是人之常情。但一些人更多的却是为了活人的“孝顺”“面子”和“安心”。看到一个厦门网友发帖称,他在下班的路上遭遇了“非官方”的交通管制,原因是有送葬队伍要穿马路,管制是为了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保持连贯性与在邻里乡亲眼里的观感。
有网友说,在闽南地区,家中老人去世后,子女们会花巨资操办葬礼,以示对老人的“孝心”。普通家庭经济收入有限,为了“厚葬”,只能“薄养”。更可悲的是,老人会在生前省吃俭用,存下钱财给自己操办葬礼。
因只能火葬,城里人就购买豪华墓地。有报道称,一位商人花58万元给已逝的父母购买了一座双人墓。他说:身边有钱的朋友,几乎都花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给亲人买墓地和风光下葬,这其实就是赚活人的面子。
生前早尽孝,莫待人老空哭坟。曾经历过一个案例。88岁的父亲病逝了,女儿想遵从父愿简单送别,但其大哥不干。这位近70岁的儿子在我办公室痛哭流涕,诉说老爸的辛苦,要求举办隆重的送别仪式。左邻右舍都说,是女儿悉心照顾二老,儿子很少出现。真正的“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图片来自网络)
“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赡养老人,无论是基于道德还是法律,都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厚养是重点。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唐翠玉,丈夫在小学任教。瘫痪在床的婆婆身患骨髓癌,唐翠玉白天给婆婆喂饭喂药,端屎倒尿,揉洗身子,梳理头发;晚上陪婆婆睡觉方便照顾。她变卖了陪嫁的棉被等物品,一心一意服侍救治婆婆,直至病逝。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黄来女,4岁起就与父亲相依为命。2003年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她背着父亲来上大学,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打工挣钱,照顾重病卧床的父亲。黄来女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维系着生活和学业,感动了身边人。
单位一离休干部,瘫痪在床33年,鼻食4年,羽化时只有亲属送行。数十年来,除了最近几年换鼻食管到医院外,他的生活和治疗几乎都是在家里进行。其女儿在20几岁时就为母分忧辞职回家专职照顾父亲。女儿说:父母生养我不易,请人照顾总不如自己亲自来的到位。其孝心感动天地,她收获了爱情。
有媒体报道,介廷乡罗德庭近日为其母亲简办丧事,不搭棚架、不吹哀乐、不鸣烟花炮竹、只有简单的几个花圈,几桌酒席,原计划5头猪只杀了3头,治丧从7天改到5天。他说“生前厚养才是尽孝的最好方法,而非过世后的大操大办。”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活着时享受至爱亲情比什么都来的实在。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图片来自网络)
厚养薄葬,难点在薄葬。尽管世人对薄葬的好处心知肚明,但是攀比之风、人言可畏等因素叠加,让很多人在选择薄葬老人时犹豫不决。而其中的相当一些人,则是因为自己没有对逝去的亲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尽到应有的亲情或瞻养之责,以各种张杨糜费的形式去搞葬礼,企图以此来填补自己内心的愧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火葬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流行。据数据统计,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26%,英国70%,日本90%以上。关于火葬和土葬究竟该怎样选择,人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网上也众说纷纭。就有教授直言,火葬如同烧垃圾,缺乏人情味。
我国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改革,提倡火葬已经很多年。但是,各地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其所呈现的文化现象与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也是有差异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功能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生物有机体。”所以,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改革不能一刀切。
有的地方简单地将传统祭祀用品全部归为封建迷信,不准生产、不准销售、不准购买、不准使用,民众公开不做,背地里做。而曲江新区本着人性化服务管理理念,在传统祭祀节点,为市民提前布设焚烧器皿,准许在殡仪馆、纪念堂的焚烧设施内进行祭扫等,将传统民俗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深受民众认同。
今年春节前,我代表单位去山村为一位有着65年党龄的耄耋老人送行。他的亲属依照当地习俗举办了颇有规模的送别仪式,然后将遗体火葬。整个过程温馨又庄严。
从生命现象来说,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其实都只是走个形式。珍惜活着的当下才是最好的。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代伟人,生前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不留碑,将骨灰撒向大海,为文明殡葬新风尚树立了榜样。
(图片来自网络)
好的民风民俗要发扬,更要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你厚养薄葬这个观念怎么看,请给我留言。
2025-07-02 20:51:38
2025-07-02 20:49:24
2025-07-02 20:47:09
2025-07-02 20:44:55
2025-07-02 20:42:41
2025-07-02 20:40:27
2025-07-02 20:38:12
2025-07-02 20:35:58
2025-07-02 20:33:44
2025-07-02 09:54:15
2025-07-02 09:52:00
2025-07-02 09:49:46
2025-07-02 09:47:32
2025-07-02 09:45:18
2025-07-02 09:43:03
2025-07-02 09:40:49
2025-07-02 09:38:35
2025-07-02 09:36:21
2025-07-02 09:34:06
2025-07-02 0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