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全集系列观看顺序
2025-07-07 05:43:35
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广州“陈家祠”
陈家祠堂航拍图(网络图片)
陈家祠堂正面侧拍图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祠堂筹建于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1894年落成,前后历时六年。
陈家祠堂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的正大门
陈家祠堂由曾任翰林院的东莞人陈伯陶等48位陈姓绅士倡议,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他们以“汉代太邱太祖”为本族始祖。陈家祠堂建成后,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及相关协助。
陈家祠堂,又称“陈家书院”
陈家祠堂平面布局呈正方形围合式,分前、中、后三落,此为中落的主厅。
陈家祠堂的内部建筑,可以看到屋脊和屋檐都是以灰塑和陶塑装饰,五彩斑斓,十分罕见!
陈家祠堂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陈家祠堂的内部建筑
陈家祠堂的内部建筑,上图可以看到,石栏杆内的雕花装饰,都是铁艺浇铸的,在那个年代,十分少见。
聚贤厅是陈家祠堂最中心的位置,平时开会、议事,都在这个地方。
陈家祠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八千平方米。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其中的灰塑,更是累计总长达到惊人的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
灰塑是以石灰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为原料,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先在装饰部位制作造型,干了后再绘上色彩。
灰塑是以石灰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为原料,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先在装饰部位制作造型,干了后再绘上色彩。
灰塑是以石灰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为原料,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先在装饰部位制作造型,干了后再绘上色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家祠堂”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两本巨著中。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的陶塑装饰艺术
陈家祠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原供奉有上万个牌位,文革期间基本被焚毁殆尽。
中华民国年间,陈家祠内供奉的牌位,据统计有上万块之多。日军占领广州期间,陈家祠并未遭遇严重损毁。
陈家祠堂大门左右两侧的两个门当石雕
陈家祠堂里的石雕装饰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陈家祠堂被政府辟为“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并从此停止祭祖功能。
陈家祠堂的木雕屏风装饰艺术
陈家祠堂的木雕屏风装饰艺术
文化大革命掀起的“破四旧”运动,陈家书院未能幸免,上万块的牌位尽被烧毁,仅余两块幸存。坚厚木大门上的两个门神公,也被造反派用凿子砸出大坑洼,大厅两面的壁画几乎被凿毁殆尽。直到1981年再次重修,1983年重新开放,从此,这一建筑艺术瑰宝得以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下,焕发往昔的光彩。
陈家祠堂的砖雕艺术
陈家祠堂的铁艺雕花装饰艺术
郭沫若曾于1959年造访陈家祠,惊叹于它的建筑艺术,并赋诗赞美:“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进口玻璃刻画,在当时十分罕见。
陈家祠堂大门的彩绘门神,文革时期被凿了几个大洞破坏,1981年重新修复。
陈家祠堂全年每天的上午9:00至下午5:30开放参观,门票每人10元。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的陈家大院(网络图片)
上世纪30年代的陈家祠堂(网络图片)
2019年09月27日上午
2025-07-07 05:43:35
2025-07-07 05:41:21
2025-07-07 05:39:07
2025-07-07 05:36:53
2025-07-06 17:42:27
2025-07-06 17:40:13
2025-07-06 17:37:59
2025-07-05 18:22:41
2025-07-05 18:20:26
2025-07-05 18:18:12
2025-07-05 18:15:58
2025-07-05 18:13:44
2025-07-05 18:11:29
2025-07-05 18:09:15
2025-07-05 18:07:01
2025-07-05 18:04:47
2025-07-05 18:02:32
2025-07-05 18:00:18
2025-07-05 17:58:04
2025-07-05 17: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