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安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4-10-26 08:14:36
纪念何宝珍诞辰120周年征文丨高永兴:刘允若在哈尔滨出生历史考证工作之回顾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何宝珍烈士英雄事迹和总结提炼何宝珍烈士坚贞政治品格,特面向社会开展“纪念宝珍烈士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现将获奖佳作予以刊发,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建功新时代。
2015年,因编写《刘少奇与哈尔滨》一书,我和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杨庆旺老师带队到湖南长沙花明楼“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征集资料。在座谈时,罗雄馆长提出请哈尔滨党史部门帮忙查证刘少奇同志和夫人何宝珍的第三个孩子刘允若是否出生在哈尔滨。
接到这一请求后,作为填补哈尔滨地方党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室领导高度重视,指示征编人员全力做好查证工作。我们在查阅大量史料后,杨庆旺老师又专程到沈阳拜访了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田宝君,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原馆长、党史专家张旭东,专家张璐,和他们共同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也一致认定:当年何宝珍未与刘少奇一同回上海,而是在哈尔滨生完刘允若才回上海的。张璐同志还把这一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发表在《沈阳党史》(2015年第一期)。
当时的主要考证工作情况如下:刘少奇同志的夫人何宝珍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道县一个贫苦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正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何宝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成为湘南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2年,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联系,很快来到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同年10月被分配去安源工作,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时与同在安源领导路矿工人罢工斗争的刘少奇相识。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早期入党的少数女党员之一。同年4月,经毛泽东、杨开慧的介绍,何宝珍与刘少奇结为了革命伉俪。
刘少奇与何宝珍。
1925年春,何宝珍惜别工作了两年多的安源,随刘少奇起程奔赴广州、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6月4日,中共中央任命刘少奇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7月14日,刘少奇与何宝珍一起从上海抵达沈阳。8月22日,为了组织奉天纺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刘少奇不顾自身安危和中央让他尽量不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指示,亲自到纱厂调查了解罢工的准备情况,结果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何宝珍心急如焚,积极配合党组织开展对刘少奇的营救活动。据曾任省委交通员的关碧云回忆,何宝珍还曾到团省委机关找到她,借了衣服、鞋和假发等物品,冒着风险以刘少奇姐姐的名义去狱中探视。9月中旬,在省委的多方营救下,法院终因证据不足,将刘少奇释放。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发生后,针对反动派们肆无忌惮压迫剥削工人的严酷现实,为了加强党对中东路工人运动的领导,刘少奇曾先后两次由沈阳到哈尔滨,亲自领导中东路工人运动。第一次是1929年9月26日,刘少奇化名“之启”,到哈尔滨领导反对“中东路事件”的活动;第二次是1930年1月11日,刘少奇到哈尔滨领导中东路失业工人复工运动和组织工会的斗争。他以全国总工会代表的身份,与哈尔滨市委一道,在道里区偏脸子八道街29号郭隆真家,领导建立起哈尔滨最早的赤色工会——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工会。
道里区偏脸子八道街29号郭隆真家。
在中东铁路工人柴好家(道里区河广街1号)召开的中东路工人代表会议上,刘少奇发表了3个多小时的演讲,与会代表深受启发和鼓舞。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庞,睿智的目光,铿锵有力的话语,“全总代表”赢得“三十六棚”广大工友的崇敬和拥戴。直到解放以后,柴好才知道“之启”就是敬爱的刘少奇同志。
道里区河广街1号柴好家刘少奇革命活动旧址。
刘少奇这两次来哈尔滨,何宝珍都陪同前往并协助他开展工作。当时的哈尔滨形势很复杂,国内国际矛盾交织在这里,又处于交战状态,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为了安全,夫妻二人不得不时常搬家。何宝珍这时已有身孕数月,但她不顾危险和身体原因,为争取中东路工人斗争的胜利积极奔走联络,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刘少奇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东路工人斗争取得了胜利,哈尔滨的革命活动和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
1930年3月末,刘少奇接到中央指示,因妻子何宝珍即将临产,便只身一人经沈阳赴上海,并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三万余字的《关于中东路工人斗争的总报告》。
何宝珍独自在哈尔滨,一面待产,一面继续坚持工作。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刘少奇回到上海后受到错误批评,并被免去满洲省委书记一职,也未让他回哈尔滨接何宝珍。据满洲省委重要成员唐宏经回忆证实:1930年3月,刘少奇奉命匆忙返回上海,何宝珍当时即将临产,因此未能随行,继续留在哈尔滨工作。这也证实了何宝珍没走的原因。
1930年4月初,中央任命李子芬接替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4月18日,省党团委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在东北组织五一劳动节全国总示威运动。4月19日,因叛徒出卖,会议地点被敌人发现,参加会议的李子芬等人被捕。随即哈尔滨、抚顺等地党团组织相继遭到破坏。这是满洲省委成立以来遭受最严重的一次破坏。这次省委大破坏,对于身体正处在特殊时期的何宝珍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据《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中收录的一份1930年5月23日满洲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曾提到何宝珍。满洲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这次遭破坏的原因、经过和教训,其中充分肯定了何宝珍等妇女同志在满洲省委遭到大破坏后所表现出的镇定和勇敢及其为恢复满洲省委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由此也确定何宝珍并没有在1930年3月与刘少奇一同离开东北。
据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丁君羊的爱人于培贞回忆:刘少奇离开哈尔滨不久,何宝珍生了一个男孩。1930年5月,生产不久的何宝珍未等孩子满月,便启程返回上海。途经沈阳时,由于培贞和徐克竣负责与她接头,并交给她路费和接头关系。当时,于培贞也正怀有身孕,她关于何宝珍在哈生育的这段回忆是比较可靠的。
综合以上几点,不仅可以确定何宝珍离开东北的时间是1930年5月,而且确定了刘少奇和何宝珍之子刘允若的出生地是哈尔滨,而非以往认定的上海。刘允若是刘少奇和何宝珍的第三个孩子,小名“毛毛”。刘少奇与何宝珍共育有两子一女。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大儿子刘允斌和女儿刘爱琴都交由他人抚养,唯有小儿子刘允若留在身边。
1932年冬,刘少奇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何宝珍因工作需要带着小允若留在上海,担任全国互济总会的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负责同赤色国际互济总会联系,争取国际援助。为了便于工作,她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四处奔波,争取社会力量,千方百计地营救被捕同志。1933年3月,何宝珍的营救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3月底的一天,一群便衣特务将何宝珍的住所严密包围。危急时刻,为了保住孩子,何宝珍把小允若塞到邻居大嫂怀中,请她帮忙照顾,随即回到房间迅速销毁了重要文件,做好应敌准备。敌人将何宝珍押往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在狱中,她机智地向敌人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与狱中的共产党员一道组织难友同敌人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她还常常利用放风等机会,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难友,感染同伴。但每当独处的时候,她都忍不住思念监狱外的亲人,特别是担心小允若的安危,唯有默默地祈祷年幼的孩子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由于叛徒告密,何宝珍的身份终于暴露。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何宝珍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1934年深秋,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小允若尽管饱受磨难,但是如母亲所愿,他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16岁时终于与父亲刘少奇团聚。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乔石为何宝珍烈士题词。
刘少奇和何宝珍在哈尔滨居住的地方有文字记载的主要有两处:第一次来哈尔滨和第二次来哈尔滨的前期住在道里区买卖街85号的上海旅馆;第二次来哈尔滨的中后期住道里区西十二道街。综合掌握的资料分析,何宝珍当年是在道里区西十二道街住时生的刘允若。但这个结论尚缺少历史档案的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何宝珍与刘少奇在哈尔滨道里区买卖街85号住的上海旅馆旧址。
今年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撰写该文前,我再次来到她和少奇同志当年在哈尔滨共同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虽然这里没存下两人的标志性遗物,当年的“上海旅馆”也已为新式居民大楼所取代,十二道街老房子更是早已荡然无存。但是,刘少奇与何宝珍在哈尔滨并肩战斗的艰苦岁月和那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将永远铭刻在哈尔滨人民的心中。哈尔滨人民永远缅怀刘少奇和何宝珍的历史功绩,他(她)们留下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必定会永远传承,进而激励人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高永兴 系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办公室主任)
2024-10-26 08:14:36
2024-10-26 08:12:21
2024-10-26 08:10:06
2024-10-26 08:07:51
2024-10-26 08:05:36
2024-10-26 08:03:21
2024-10-24 21:30:32
2024-10-24 21:28:18
2024-10-24 21:26:03
2024-10-24 21:23:48
2024-10-24 21:21:33
2024-10-24 21:19:18
2024-10-24 21:17:04
2024-10-24 21:14:49
2024-10-24 21:12:34
2024-10-24 16:26:15
2024-10-24 09:09:48
2024-10-24 09:07:34
2024-10-24 09:05:19
2024-10-24 09:03:04